“推進先進能源、替代蛋白等戰略性基礎性綠色產業發展”被寫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。對此,市人大代表、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資深主任工程師繆平表示,北京正在持續加大城市發展綠色轉型力度、提升綠色能源比例,積極打造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,而發展生物質能源是一條重要的綠色轉型途徑。
“生物質能源是利用生物質作為能源載體的一種可再生能源,包括生物質發電、生物質供熱、生物質制天然氣、生物質制液體燃料等,其特點是綠色低碳、資源可持續、可靈活多元化利用。發展生物質能源對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。”繆平舉例,去年前三季度,我國生物質發電量1500億千瓦時;2023年,我國生物天然氣產量超過4億立方米,生物燃料乙醇產量340萬噸,生物柴油產量220萬噸;在我國北方地區,生物質能供暖面積達800余萬平方米。
“從經濟、環境、社會效益、資源利用以及技術成熟度的角度,生物質能源發展的主要方向是大規模、集約化利用,多元化發展將催生千萬立方米、十萬噸級的生物質能源大規模項目的市場需求。”繆平說。
對生物質能行業的企業來說,原料成本占項目運行成本的四成以上。建立穩定的原料供應渠道并保證原料質量的穩定性是一項巨大挑戰。繆平分析,北京市域生物質資源產量不斷增長,但仍難以滿足生物質能源規模化、集約化發展需求;河北省作為我國農業大省,具有豐富的生物質資源,同時也是我國生物質能發電的重要基地之一。“從投資、項目開發等角度來看,京津冀協同規劃、統籌,三地聯動開發生物質能源,一方面可以保障生物質原料資源的有效供應和經營者的規模化效益;另一方面,可以實現區域內火電、風電、光伏、地熱、生物質、氫能、儲能多能源互補聯動,從而大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,實現京津冀能源一體化統籌發展。”繆平說。